「新世界發生大爆炸,死傷慘重,日本人全城大搜捕!」
看著報紙上那觸目驚心的標題,易鐘秀痛苦地捂住臉,哭了出來。
因為她得知,自己的好閨蜜劉清芬是這場大爆炸行動的先驅者,用生命向侵略者發起了反抗,與三浦同歸于盡。
彼時的易鐘杰,則把自己一個人關在了屋子里。
事發那天,作為清芬的未婚夫易鐘杰就在新世界附近。之所以會出現在那里,是因為他想找清芬認真地談一次。
自從訂婚宴之后,清芬就開始對他避而不見。當得知清芬成了汪偽政府的婦女委員,時常出入新世界那種燈紅酒綠的地方時,鐘杰既厭惡又憤怒。
他不明白,一直有著遠大理想的清芬,為何會墮落至此。
當鐘杰在新世界找到穿著花枝招展的清芬時,厭惡的情緒油然而生。而清芬則一臉淡定地告訴他,日本人拿她的弟弟和她要挾父親劉會長與妥協合作,所以她父親只能妥協。
得知真相的鐘杰,留下了一句「給我時間解決」,便匆匆離開了。由于匆忙,他忽略了清芬眼中的決絕。
在鐘杰走出新世界不久,爆炸就發生了。直到那一刻,鐘杰才意識到,自己錯得有多離譜。
就像原著中,他對前來安慰他的阿媛說的那樣: 「不,你不懂,都是我的錯!我該耐心一點,對她再好一點,不該就讓她那樣走!」
原著看到這里,我不禁為劉清芬的壯舉而感嘆。生在亂世,不是所有人都有與敵同歸于盡的決心。一些人會出賣自己的靈魂,一些人會出賣自己的良心,以茍且生存。
可自始至終,劉清芬柔弱的身體里,一直裝著一顆高貴的靈魂。她用自己的方式,捍衛著她熱愛的土地與國家。
也是看到劉清芬的死,我才明白易鐘杰到底有多麼涼薄。
阿媛
阿媛是易家的女傭,家境困難,姊妹眾多。
在易鐘杰與劉清芬訂婚之前,阿媛做了易鐘杰兩年的女朋友。
在很多人眼中,阿媛與鐘杰的身份并不相匹,一個出身貧苦,一個大家公子,不說是云泥之別,差距也是一目了然。用阿媛姐姐阿鳳的話來說就是:
「人家說女攀高門,憑你這模樣性情,這個住亭子間的算好了,那位易少爺,二十根高蹺摞起來,咱們也夠不著!這種夢,做都不要做。」
可門第之差,并沒有阻擋得了愛情的萌發。
阿媛對易鐘杰產生好感,是那次易鐘靈為了阻止易鐘秀在鐘玉房間胡鬧,摔壞了一個珠寶盒。作為鐘玉的貼身侍女,阿媛心疼地抱著珠寶盒在花園里哭泣,被路過的易鐘杰看到。
鐘杰安慰她真正貴重的珠寶沒有擺出來,讓她不要擔心,又主動提出會找人修復。
看著溫柔善良的鐘杰,阿媛在內心感慨道:
「她從來都不知道,原來有錢人家的少爺還有這樣的,又會治病救人,又善待像她這樣的人,而且長得還好看。」
從此,喜歡的種子便在阿媛的心里生了芽。
之后,鐘杰又在易寄德的調戲、趙海亭搶人等事件中,屢屢為阿媛解圍。這讓阿媛的心,徹底淪陷。
只不過她深知,自己與鐘杰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,她一直告誡自己,要認清事實,不要癡心妄想。可潛意識里,她依舊不可控制地想要離鐘杰近一些。
為此,當阿鳳放棄上海小姐的比賽時,阿媛鼓起了勇氣替代阿鳳上臺。
那一刻,她在想,是不是成了上海小姐,比踩了二十根摞起來的高蹺還要高,就能離鐘杰的距離近一些了。
那麼易鐘杰,他是什麼時候喜歡上阿媛的?
大概是在阿媛站在上海小姐競選舞臺上的時候。
起初對于阿媛的照顧,是性格使然。鐘杰生性善良,明事理,對所有人都很好。即便鐘玉因為黃瑩如從不給他好臉色,在鐘玉被趕出易家的時候,鐘杰是唯一為鐘玉求情的人。
總之,最開始鐘杰對阿媛的印象,只是一個善良、單純的可憐女孩。
直到阿媛身著禮服,站在舞臺中央,那一刻的阿媛驚艷了所有人,包括易鐘杰。就像原著中寫道的:
「鐘杰看呆了,從來沒見過這樣精致的阿媛,就像妹妹小時候的漂亮娃娃,如瓷的亮膚,粉雪的面頰,明眸如星,紅唇如櫻。」
在鐘杰心中,阿媛不僅擁有一張美好純真的容顏,還有著一顆不解世事,美好純真的心,這些足以讓他心動,也值得他心動。
就這樣,阿媛成為上海小姐之后不久,便成了鐘杰的女朋友。
幸運的是,他們并沒有遭遇到世俗的打擊。易興華雖不贊同,但并沒有表現出來,而黃瑩如在得知兩人相愛的時候,也沒有反對。
只不過,黃瑩如的默許不是出于對阿媛的認可,而是她知道,越是遭到父母反對的愛情,越容易讓人沖動行事,反而不如順其自然的對待。時間久了,他們自己就能意識到,彼此是否合適。
一切如黃瑩如所料,阿媛轟轟烈烈的愛情,在她還沒有察覺的時候,轉淡了。
分手
自從與易鐘杰談戀愛以來,阿媛滿腦子想的就是嫁給易鐘杰,做他的妻子,照顧他、陪伴他。
為此,她每天除了練歌,以及承擔星華百貨分配的工作外,一心撲在鐘杰身上。
而彼時的鐘杰,由于戰爭爆發異常的忙碌,幾乎是連軸轉地呆在醫院里救治傷患,根本無暇顧及兒女情長。
面對整日圍著他轉的阿媛,鐘杰忍不住地對阿媛抱怨道:
「你除了去星華,就是圍著我轉,難道自己就沒有真正想做的事嗎?」
在易鐘杰看來,大姐鐘靈那樣文靜溫婉的人,都挑起了星華百貨的重擔,而一直吃喝玩樂享受生活的鐘秀,也開始認真工作為大姐與父親分憂,至于二姐易鐘玉更不用說,是極具經商頭腦的女人,從來沒有閑下來的時候,唯獨阿媛,終日活在情愛之中,沒有任何理想與上進之心。
看著一臉迷茫的阿媛,鐘杰補充道:
「你再看看這里的每個人,都有愿意為之奮斗的事業。阿媛,你不再是照顧他人的女傭,該好好去思考一下,你想成為怎樣的人,未來的路該怎麼走。」
對鐘杰來說,他希望自己的愛人阿媛,能夠獨立起來,而不是成為他的附庸。于是,他提出送阿媛去念書,去尋找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可是,阿媛根本舍不得離開他,面對苦苦哀求的阿媛,鐘杰狠心地提出了分手:「對不起,阿媛,我慎重考慮過了,我們不合適,到此為止吧。」
事實上,拋開其他因此(鐘杰也有錯,明知阿媛的性格與情況,不可能一下子改變,卻在根本就沒考慮清楚的情況下,追求她,又在到手之后嫌棄她的無知,不如期待中獨立),此時的阿媛確實不適合鐘杰,即便兩人沒有分手,他們或許也很難走到最后。
至于原因,一來阿媛不懂鐘杰的理想與信仰,她想要的是鐘杰的陪伴與疼愛,可是在當時的情況下,她要的鐘杰根本給不了,他把自己所有的時候,都用在了救死扶傷上;
二來,阿媛太重視愛情,而忽略了自身。一個人想要得到愛,首先要學會自尊自愛,做好自己。
對于鐘杰這樣年輕有志向,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子,他可能會因為阿媛的純真與善良一時情迷,但當激情退卻的時候,阿媛曾經的優點,根本不足以支撐這段感情長久穩定的發展,她需要成長蛻變,更需要找到真正的自己。
總之,兩人在價值觀、人生觀上存在著巨大的差別,這也是當初黃瑩如沒有反對他們,讓他們順其自然發展的原因。因為如果阿媛不能成長,鐘杰遲早會發現他們并不合適。
當然,這里面還有一個隱情,就是鐘杰決定離開上海去東北投軍,報效祖國。
好在,分手之后的阿媛并沒有一味地沉浸在悲傷之中,而是在易鐘玉的引導與建議下,逐漸醒悟,找到了自己愿意為之奮斗的事業。
而她不知道的是,她的轉變讓鐘杰很是欣喜,但與此同時,也為后來的三角戀悲劇埋下了隱患。
劉清芬
劉清芬是易家至交劉會長的女兒,生性正直爽朗,有著一顆不輸任何人的愛國之心。
當初在星華樓頂撒傳單的人便是她。后來她又參加了進步社團,在教導主任讓她退社無果之后,便被誣蔑患有精神疾病,以此強制她退學。
好在易鐘杰所在的醫院幫忙出了證明,事情才得以解決。
也是那一次,劉清芬愛上了易鐘杰。
事實上,從各個方面來看,劉清芬比阿媛更適合易鐘杰。畢竟二人家世相近,又志同道合,更容易彼此理解,也更容易產生默契。
可是,愛情這事,誰也不能篤定合適就一定要相愛。對于劉清芬易鐘杰只有敬佩和欣賞,沒有任何男女之情,也一直盡量地與她保持距離。
直到劉清芬救了易鐘杰的命,兩人的關系才發生了變化。
易鐘杰在東北下落不明,得知消息的黃瑩如急火攻心地病倒了。此時的易家已經自身難保,沒有能力去尋找易鐘杰。
劉清芬便主動請纓,冒著生命危險,遠赴東北找到了易鐘杰,一路悉心照料把易鐘杰帶回了上海。
回到上海之后,鐘杰一直刻意避開阿媛,不久便在醫院當眾向劉清芬求了婚(原著)。
只不過,清芬知道,易鐘杰并不愛她,向她求婚一是感激,二是為了借訂婚宴運送易興華留下的那批軍火。
但是,對劉清芬來說,這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她飛蛾撲火一般,用命去追逐的那個人終于要娶她了。況且,鐘杰向她保證過,不是假訂婚,會一輩子珍惜她。
她信了,也欣喜地期待著,可是她等來的不是浪漫的訂婚與婚禮,而是鐘杰的掙扎與搖擺。
訂婚當天,清芬到處找不到易鐘杰,卻在花園里看見鐘杰為正在哭得傷心的阿媛擦眼淚。一旁作為娘家人的陸培見狀給了鐘杰一拳,又警告阿媛應該離別人的未婚夫遠一點。
鐘杰則從一開始不敢直視清芬的眼睛,到聽到陸培數落阿媛,而與其大打出手。
直到那一刻,劉清芬才意識到,她從來就沒有追上過易鐘杰,她的未婚夫從始至終愛的都是阿媛。
而她也在鐘杰的搖擺中,決定放手。
之后不久劉清芬便帶著必死的決心,參與了爆炸行動。直到死,她都是易鐘杰名義上的未婚妻。
薄情
看到劉清芬的死,我才意識到易鐘杰到底有多涼薄。
訂婚宴的那場沖突中,易鐘秀曾這樣維護鐘杰:
「哥,你為什麼不告訴大家,當初你去東北,怕自己回不來,不愿意耽誤阿媛,狠心同她分手,是她一廂情愿說要等你的。清芬跑去找你,不顧性命救了你,你欠了她一條命,所以才答應娶她,又有什麼不對?二姐憑什麼罵你負心?」
我卻從這段話中,看出了鐘杰的渣。
一、所謂的不愿意耽誤阿媛,看似深情,實則自私。
易鐘杰明知道阿媛滿心滿眼都是他,卻單方面決定分手。理由確實高大上,可是,他考慮過阿媛的感受與意愿嗎?
并沒有。
易鐘杰用分手成全了自己所謂的深情,卻不顧阿媛的悲痛。其實,他大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阿媛自己的打算,把選擇權交給阿媛,畢竟即便他單方面分手,阿媛也一直在等他。何苦非要傷了阿媛的心呢。
況且,如果他真的徹底放下了也行,可是他沒有,在回到上海之后,明明已經向清芬求婚了,卻在訂婚宴上為阿媛擦眼淚,這不僅對不起阿媛,也對不起他的未婚妻劉清芬。
二、所謂的求婚,不過是利用與掩飾。
易鐘杰一直都知道清芬愛他,而他不愛清芬。
可是,在這種情況下,他依舊選擇向劉清芬求婚。至于原因,就像上段提到的,一是出于救命之恩的感激,一是為了偷運軍火。這本身就是對劉清芬的傷害。
當然,這也不能完全怪易鐘杰,畢竟清芬在明知原因的情況下,依舊答應了他的求婚。
可是,既然已經求婚,也答應了清芬會好好待她,卻又一直搖擺不定,與阿媛糾纏不清,這才是易鐘杰最渣、最薄情的地方。
總之,易鐘杰對不起阿媛與清芬的一片癡心。就像原著中訂婚宴上鐘玉說的那樣:
「就憑他同一個女人訂婚,卻在訂婚當日為另一個女人打架!憑他這樣優柔寡斷、遲疑不決,傷害了兩個女人的心!易鐘杰,你負心、薄幸!」
他愛的,和愛他的,都被他的猶豫和搖擺所辜負,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
如果不是易鐘杰的猶豫,劉清芬或許不會以那種悲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。從大義上來說,她的死是壯舉,但從她個人角度來說,她的死是帶著絕望的。
愛人的辜負,親人被脅迫,亂世之中她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東西,唯一能夠讓她堅強的只有她的信仰,所以在傷心欲絕,毫無留戀之際,她選擇為信仰犧牲,畢竟這世間,已經沒有她存在的意義了。
這一點易鐘杰清楚,所以才會在清芬死后陷入自責與愧疚之中。
在他看來,如果他能早點和她結婚,不再搖擺不定,清芬不會帶著遺憾與絕望離世。也許以后的他們也會為了信仰而放棄生命,可那時的心境一定是不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