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一看到「帽妖」就想到了權謀呢?
原因很簡單,歷史上北宋真的存在過「帽妖事件」,而且對于剛開始被傳的神乎其神、鬧的人心惶惶的靈異事件,最后卻以不了了之而收場的結果,后人們多認為所謂的帽妖傷人,不過是一場陰謀。
事情發生在宋真宗天禧二年,西京河南府毫無征兆地開始流傳著一個傳言,說是有人目擊到一個像帽子形狀的怪物,會飛著快速行走,而且夜里還會飛到百姓家,變化成巨大惡狼的形狀,驚民擾民,甚至有時還能傷人。
一時間,從西京到汴梁,人人談帽妖色變。
然而,真正讓宋真宗寢食難安的并不只是皇城外此起彼伏的喊叫聲,而是謠言引起的社會動蕩。要知道在古代,人們往往把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歸結于人君的不德所致,在位者品德敗壞,上天往往會通過一些反常的自然現象來起到警示的作用。
劇中帽妖作亂的目的,和歷史事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電視劇開頭,顧千帆在皇城司嚴刑拷打犯人,讓他招認「太白驟現,女主昌,女主昌,學武王」的讖言,是誰的手筆的時候,就意味著陰謀已經開始。
這是一句非常直白的話,聽到這句話的人都知道它在映射什麼——官家多病,朝堂上的政事多有皇后幫助處理。
皇后大權獨攬后會不會變成武則天呢?
和這句話一起到顧千帆手中的,還有錢塘兩個字。
作為皇后身份的知情者之一,顧千帆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厲害關系。
——皇后在飛上枝頭以前,曾經因為家境貧寒做過一段時間的樂伎,遇見當時還是郡王的官家之后,命運才發生改變。
官家很喜歡她,于是就幫助她改頭換面,從樂伎搖身一變成名門閨秀之后,順利地坐上皇后的寶座。
這件事本來是天衣無縫的,怎奈百密一疏,官家以為皇后過去的一切已經徹底被抹去,卻怎麼也沒有想到,她的某次演奏會被畫師畫進一幅畫里,更意外的是,那名畫手還有把人物的真實姓名也畫進畫里的習慣。
一旦這件事暴露,皇后還能保住她的位置嗎?
而顧千帆親自跑到錢塘尋找《夜宴圖》,就是受官家之托。
然而,《夜宴圖》還沒有找到,唯一能證明皇后身份的證據還沒有被銷毀,帽妖吃人的靈異事件就發生了。
解釋不了的異象帶來的恐慌,讓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上位者的失德,更何況還有人有意把矛頭引向皇后呢?
如果此時皇后的真實出身再暴露呢?
《夜宴圖》上的證據加上帽妖的出現,要告訴百姓的就是,你們看吧,皇后隱瞞了出身,騙了官家。
多麼可怕!
當然,杜撰出來帽妖的人,最后一定會把輿論的方向引導到只有廢黜皇后,才能擺脫被帽妖吃掉的下場上來。
戲劇性的是,傳播謠言的人,把謠言傳成了兩個版本,一個版本說帽妖輕輕飛來,咔嚓一聲頭沒了,一個版本說帽妖變成了狼,直接把人吃了。
甚至還有人大言不慚地說,城外是變成狼,城內是直接把人吃了。
就有點好笑,但也從好笑里看出來謠言的源頭用心之險惡。
到這里,你是不是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,什麼女主昌的讖言,什麼帽妖,最終目的無非是讓百姓意識到上位者失德帶來的異象后而惶恐,讓在皇位上的官家想維護皇后都無從下手。
而皇后下臺帶給幕后主使最直接的利益就是,原本應該被立為太子的皇子把位置讓出來。
誰是幕后大boss的答案呼之欲出——朝堂上最直接的對立面有兩個,一個皇后一派的權臣蕭欽言,一個是總是出現在顧千帆身邊,給他加油打氣出主意的齊牧。
蕭欽言不可能傻到自毀前程,排除掉他之后,誰是大boss ,就不言而喻了——非道貌岸然的齊牧莫屬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