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歲可以說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嶺,因為50歲就是人生的一半,對于即將不如下半場的人而言,他們必須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。不少老人就是因為看不清這一點,才後面遭遇諸多不順。
有著綜藝教母之稱的張小燕今年已經73歲了,她的前半生不可不謂之精彩:事業上有過大起大落,經歷過失去丈夫的痛苦……不管怎麼說,她終于苦盡甘來了。如今她也給出了自己的六字真言:不要自作多情!
到了50歲,要放下一切,學會享受生活。可以多出去看看美景、體驗美食。社會如此美好,想去的地方就去,看過了風光,吃過了美味,人生才能留下無窮的美好,別讓自己有遺憾。
到了50歲,為社會奉獻了大好青春,為兒女做出了太多犧牲。無條件地付出了,但索取時,卻需要條件了。社會有情也無情,兒孫有孝也無孝。該給自己打算打算,不能一味卻把自己的后事寄托給社會和自己的兒孫,有可能靠不住。
過去有一句話說「養兒防老」,但是常看社會新聞的話也不難發現,這句話已經不是百分百正確了。而且有的老人也不覺得四世同堂是一種幸福。張小燕就認為:與其把幸福寄託在兒女身上,不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晚年生活。
確實,養老是沒有固定套餐的,因為每個人的條件、能力都是不一樣的,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情況然後「對癥下藥」,才能切實地解決養老問題。
眾所周知,張小燕有一個寶貝女兒,她16歲就離開台灣去加拿大上學了,如今也是定居加拿大。
如果按照傳統觀點的話,張小燕應該去和女兒共同生活才是幸福。
但是張小燕並沒有這麼做,「不要自做多情地去惦念別人,從而加重感情的負擔。」「少給子女添麻煩,就是貢獻!」
為此,她一直保持著健康的作息,這就是為了不給自己的女兒添麻煩。
意外隨時都有可能降臨,因此張小燕鼓勵大家要學會及時行樂。
無論是美食也好,旅遊也罷,這都是不錯的消遣方式,不要因為心疼錢而白白浪費時間。
現在不出去走走玩玩,將來老得走不動的時候再去嗎?
張小燕自創了四句順口溜:「活著就是勝利,賺錢只是游戲,健康才是目的,快樂更是真諦。」
當然了,如果有知心朋友或者體貼的家人的話,那麼多和他們相處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但是其他不相關的人,就要學會放棄。因為人是不可能討到每個人的歡心的。
只要不失去自己的本性,真正喜歡你的人就會聚集在你的身旁。
而這些人是不需要你戴著虛偽的面具去相處的。
隨遇而安也是張小燕認為很重要的一點,因為老天爺的事自有老天爺去操心,自己只需要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。
很多人自己的事情都處理不好,還去操心別人的事,這隻會讓自己更累。
珍惜身邊的人、事、物,簡單生活,其實才是最快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