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如琢在樂坊看到宋引章的第一眼,眼神就讓人感覺有點不對勁。搭訕成功之后,主動要求送宋引章回家,嘴如抹蜜,熱情過度,讓人不禁懷疑他的動機。然而一別數月,直到趙盼兒出事,沈如琢也沒主動找過宋引章。正當人們以為此前是誤會了沈如琢時,接下來,沈如琢的輕浮表現讓人大呼油膩,才知沒看走眼。
那麼,為什麼說被沈如琢垂涎的宋引章,才是真正撕開蕭欽言真面目之人呢?
為了拿下宋引章,沈如琢采取了「三步法」,第一步是裝好人。第二步是欲擒故縱。第三步是假裝深情,主動出擊。在預告中,沈如琢將宋引章接入沈府,正是第三步的主動出擊吧?
常言道「吃一墊,長一智」,上過一回當的宋引章,是不會再上沈如琢得當的吧?之所以住進沈府,筆者分析,為得是盡早學會顧千帆給她的琴曲。沈如琢對待感情的態度一言難盡,在琴曲上,是造詣頗深的。
解決了琴譜的疑難之后,宋引章將用這首曲子與張好好合作,從而實現進宮獻藝的目標。由此,宋引章將接觸到蕭欽言。
蕭欽言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,這是劇中最大的一個謎團。如果說他是好人吧,可在清流嘴里他是「奸臣」。如果說他是壞人吧,可是皇后英明睿智,怎麼會啟用一個壞人為相?
也就說,只有皇后才是真正了解蕭欽言之人。宋引章入宮獻藝,目的是為了接近皇上。這個想法,她早已對趙盼兒、孫三娘說過。想要接近皇上,必須要引起皇上的注意。光憑那曲「涼州大遍」,顯然是不夠的。宋引章將使什麼法子,暫時不得而知。可以預料的是,當皇上關注了宋引章后,宋引章必會引起皇后的注意。
與皇后交集后,宋引章便具備了揭開蕭欽言真面目的條件。
根據劇情背景推算,皇帝是宋真宗,皇后是劉娥,蕭欽言的原型是權臣丁謂。丁謂最后被皇后抄家貶官,由此可見,皇后是不信任蕭欽言的。啟用蕭欽言,為了壓制自以為是的清流派,而蕭欽言是清流派的對頭。
由此,蕭欽言的真面目也就解開了,皇后只是借助蕭欽言的勢力而已。
蕭欽言談不上有多好,但也不是清流派嘴里的「奸相」。反之,許牧以清流自許,其人所作所為,有些連蕭欽言都不屑。清流派里有壞人,被清流派貼上標簽的「濁派」也有好人。好人和壞人,不是看他被貼上了什麼標簽,而是看他做了什麼,對世人有益還是有害。而這,便是揭開蕭欽言真面目的真正意義所在吧?
比如皇后被柯政叫作「妖后」,但她是一位賢能的皇后,普惠天下。顧千帆被人稱「活閻羅」,其實,這都是壞人給他貼的標簽而已。
在顧千帆、趙盼兒、孫三娘、宋引章、葛招娣等人中,能夠上達天聽,并接觸的皇后的人,只宋引章有機會。這正是由她來揭開蕭欽言真面目的暗示吧?